民生工程擦亮群众幸福底色
2025-07-08???10时16分 浏览次数:

本网讯(记者邵阳)预约挂号一网通办、义务教育学校扩容提质、“四好农村路”改造提升……我市民生实事项目稳步推进,让广大人民群众收获满满的幸福感。

住得舒心、行得顺心,是今年我市民生工程的一个着眼点。今年全市目标完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58个,改造面积52万平方米,截至5月份,石油公司新楼小区、二中家属楼小区等共58个改造项目均已开工建设。

城区道路交通方面,对北起丽正门大街,南至承德大桥交叉口长1320米,宽25米路段进行改造。对南起雹神庙,北至半壁山桥头长5.21公里路面进行改造。对西起风云岭隧道,东至蚕场长6.768公里路面进行改造。全市计划新增停车泊位2000个,目前全市已建成停车泊位2139个。

保障性住房方面,截至5月份,棚户区已改造安置房交付项目6个、1888套,其中双桥区2个项目、810套,承德县3个项目、971套,滦平县1个项目、107套。

“四好农村路”的建设,户厕改革、物流畅通,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。截至5月份,全市建设改造农村公路开工430公里,完工230公里。完成农村户厕改造2404座。丰宁、兴隆县、隆化县、平泉市已建成集客运、物流、旅游、商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运输服务站;全市完成新增客货邮合作站点9个、新开通客货邮合作线路2条。

医疗是民生的重要保障。截至5月份,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提供门诊全流程导诊服务,全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配备门诊导诊人员累计291人;配备多学科诊疗医师累计767名,诊疗776人次,同比提升51.4%;235家医疗机构推广远程医疗服务;全市27个胸痛救治单元已建设完成待验收,23家正在建设中。

基层卫生人才培养和基层医疗机构帮扶方面,建立卫生人才培养、医师下基层长效机制。已选派400名市县医师下基层开展帮扶工作,累计开展诊疗29190次,巡诊村卫生室2535个,开展健康讲座746次,教学查房2616次,业务培训1132次,疑难病例讨论161次,开展远程影像诊断32817例,远程心电诊断18182例,帮扶乡镇卫生院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38项。开展基层人才能力培训,对全市3536名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进行在岗培训,对100名乡村医生进行职业资格实践培训。推进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,制定下发了标准化建设方案,全市共涉及9家卫生院,其中重点能力建设2家,能力提升卫生院7家。

围绕“一老一小”工程,我市开展脊柱侧弯防控工程,护航中小学生成长。支持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,截至5月份,已完成适老化改造申报、资格审核、入户评估和一户一案多项工作,项目全面开工,并完成改造610户。聚焦重病患者、医疗支出过大、新办重度残疾证等特殊群体,开展全面入户走访核查,将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救助范围。困难群众、妇女、残疾人等群体需要社会的持续关注。救助我市低保、特困、易返贫致贫、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低收入“两癌”患病妇女。选树五星级“河北福嫂·热河嫂”,开展巾帼家政服务进社区(乡村)活动328场次。为全市残疾人提供残疾儿童康复救助、基本康复、辅助器具适配、农村实用技术培训、职业技能培训、就业、托养、家庭无障碍改造、残疾评定补贴、资助困难残疾学生及困难残疾人家庭子女上大学等服务。截至5月份,全市共完成服务8774人;为全市持证残疾人实施意外伤害综合保障险。

就业、法律援助、教育、出行、通信、文化体育、供水供热、配套设施提升等方面与百姓生活密不可分。截至5月份,全市创建零工市场12家,向省推荐4家,完成创建工作;开展创业服务1.96万人次;失业人员再就业1.04万人;提供法律援助服务3080件;开展文化进基层惠民演出835场次;5个体育公园已完工,举办赛事活动639场;持续实施环城公路小客车免费通行政策,年初以来已提供140.3万次免费通行服务;持续提升我市5G网络的广度和深度覆盖能力,已完成100个700M站点开通和21个2.6G站点开通;对双桥区老旧小区及超标高水压不足小区供水设施进行改造,已完成供水管网改造400米;完工换热站升级改造5座,正在施工5座,其余换热站正在进行施工图设计审查及设备采购等工作。

推进全市既有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的充电端口加装、车棚建设和视频监控安装工作,通过加强联合检查,停放、充电设施安全管理等,引导相关企业、群众参与消防安全工作,因地制宜管控致灾因素,电动自行车停放、充电设施安全条件已得到明显改善。截至5月份,全市既有住宅小区共有充电端口97126个,充电端口数量与电动自行车数量比例稳定达到1:5以上;全市已有车棚的充电端口73896个,充电端口的车棚占比率76.08%;全市视频监控已覆盖的充电端口73965个,充电端口的视频监控覆盖率76.15%。

分享到微信X

用微信“扫一扫”,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,
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。